關于制冷原理通過制冷循環圖進行一個總結,以R410A冷媒為例,畫出標準制冷循環圖,通過這張圖,把之前學到的內容回顧一下。
1、我們先看壓縮機,壓縮機消耗電能,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
壓縮機吸入低溫低壓的過熱氣態冷媒(10℃),排出高溫高壓的氣態冷媒(70-90℃)。注意,這里排出的氣態冷媒也是過熱氣體,如圖所示,排出口壓力為2.96MPa,這時對應的冷凝溫度(飽和溫度)為50℃,如果這時排氣溫度為70℃,那么說明壓縮機排氣有20℃的過熱度。
2、這些過熱氣體進入到室外冷凝器,夏天時,比如室外的環境溫度為35℃,剛才講在2.96MPa冷凝溫度是50℃,那么35℃的環境溫度當然可以讓冷凝器內的冷媒進行冷凝(由氣體變為液體)。為了加速室外機冷凝器的熱交換速度,將室外機安裝一個風扇,從而加速了冷媒的冷凝過程,這時我們會感覺室外機吹出的風非常的熱(熱風在42-47℃),因此我們說冷凝器的作用是向外界放出熱量。
3、在冷凝器的最底部我們會發現有部分“過冷”液體冷媒存在,因為為了保證進入膨脹閥所有的冷媒全部冷凝成液體,因此在冷凝器設計的時候,都要對其增加一定長度的余量(叫做過冷卻盤管),一般需要保證冷媒的過冷卻度大于5℃(比如出冷凝器的冷媒溫度為45℃,而對應壓力下的飽和溫度50)。
4、從冷凝器出來的高溫高壓的液體(因溫度為45℃,相對壓機排氣溫度低,比回氣溫度高,有時候也稱為中溫),進入到膨脹閥。膨脹閥對冷媒進行降壓節流作用,使冷媒變成低溫低壓的液體,然后進入蒸發器。
5、使用膨脹閥節流后,例如將冷媒壓力降至0.83MPa,這時冷媒對應的蒸發溫度 (飽和溫度)為5℃,也就是說5℃就可以使液態冷媒進行蒸發,那相對于室內的氣溫(例如:27℃),冷媒更加容易蒸發,而室內機的風扇加快了蒸發的速度,蒸發就會吸熱,室內機吹出冷風(12-17℃)室內的溫度就會下降。
6、在冷媒流出蒸發器前,冷媒會有5℃的過熱度,當冷媒從蒸發器流出并達到壓縮機的回氣側,過熱度大約會上升到10℃,目的是為保證流回壓縮機的冷媒是氣體狀態,防止壓縮機回液。
7、另外,我們還應在圖上學到以下內容:
①制冷運轉過程中會產生三種“熱”,壓縮機壓縮產生“壓縮熱”,冷凝器冷凝放出冷凝熱,蒸發器蒸發吸收蒸發熱。這三種熱的關系為:冷凝熱=蒸發熱+壓縮熱。
②冷媒在冷凝器內以及在膨脹閥到蒸發器的階段中,冷媒都處于飽和狀態(氣液混合狀態,發揮潛熱的功效)。
③壓縮機、膨脹閥改變冷媒的壓力、溫度。蒸發器、冷凝器主要改變冷媒的狀態。
而作為銷售人員,其實只需知道制冷原理過程中的四大零部件以及冷媒在四大零部件中的變化過程。當你在向客戶介紹空調機時,如果用戶對原理感興趣,你只需要發揮一二,就可以讓用戶感覺到你的專業性,使用戶更加信任你!